国脚加盟中甲?阿联酋外援合同设置5年以备归化!
你是否支持中超放宽外援政策?提升联赛质量还是促使本土球员留洋?国脚们可以选择参加中甲或中乙,这样一来我们低级联赛的水平也会有所提高。让球员与外援竞争,外援的技术水平往往更高,从而导致中国球员的市场逐渐缩小,甚至出现全外援球队。更多高水平球员的涌入,将推动整个联赛的薪资结构调整,虽然这对球员来说并不公平,但却能激励他们提升能力。
目前,中国球员不愿意出国踢球,主要是因为国内竞争少且收入可观,何必去承受更大的压力和更低的经济条件?而留在国内的球员面临着严重的竞争不足,联赛强度不够导致中国足球在亚洲范围内处于劣势。我无法想象一支球队没有本土球员,会对球迷的凝聚力造成怎样的影响。更何况,一旦真开放外援政策,球员梯队将失去意义,俱乐部只需每年引进外援,培养年轻球员又何用?
最后,俱乐部的经济是否能跟得上这一变化?即便引进经济实惠的外援,但将来的国际足联的禁令风险如何规避?针对这一问题,我个人并没有明确的结论,既希望改革又深感担忧……我们可以适度放开外援,但不应完全放开。假如到时候一支球队连一个本土球员都找不到,踢球的孩子就更少了。
放宽外援名额问题,CBA的经验已经为我们提供了答案。中国足球虽然在技术和战术上还需提升,但我们必须先巩固基础,增强参与人数,才能培养出优质球员。在接下来的3-5年里,逐步放开外援政策,并增加球队数量;支持外援放开,但本土球员如果踢不上比赛,就应去低级别联赛磨练,若还是无法上场,可以去学校或社会培训班教孩子们踢球。
我认为,或许能够设定一个外援上场的数量上限,如单场报名6名外援、实际出场5名,确保比赛中始终有外援参赛。目前情况下,尽管上场外援最多可达5名,但因为注册限制和报名人数限制,往往无法凑齐5人。
有人或许会提到沙特的例子,但无论中超还是CBA,限制外援导致本土球员水平下滑,国家队的实力与成绩也持续走低。虽然现在国内球员的出场次数有所增加,但竞争力却在下降,很多球员在国内舒服地打球,逐渐与国际水平脱轨。因此,当前正是放开外援政策,同时大力发展青训的关键时刻。
未来国家队可能会面临凑不齐中场和前锋的问题,只剩下后卫和门将。未放开外援的情况下,球队的表现不也令人堪忧?与其继续束缚,不如换一种思路,毕竟男足已经没有输的资本。英超曾有全部首发均非英格兰球员的情况,然而他们的联赛依然强大、富有,难道这有什么问题吗?
同时建议,或许可以放宽20岁以下年轻外援的数量限制,这部分球员不算入外援名额,合同要求5年及以上,以便未来进行归化。此外,英超有青训报名的要求,我们也可以借鉴,比如在大名单中至少要求2-3名青训球员,从而促进各俱乐部的发展。强健足球基础,只有强化青训,推动三级联赛,才能在中国的足球土壤中开花结果。
在未来的足球事业中,强大的球队往往拥有经济实力,而那些收入偏低的俱乐部必须发展青训。就像国外一些富裕的强队,他们的成功也并非完全依赖本土球员,而是有能力动态调整球员结构,这都很正常。希望通过放宽外援政策与青训结合的方式,推动中国足球的发展,达到新的高度,让尊龙凯时人生就是搏成为更多人心中的目标。
发表评论